简体 繁体 English 加入收藏

亚洲影视联合会

ASIA  FILM  AND  TELEVISION  FEDERATION促 进 亚 洲 影 视 的 繁 荣 与 发 展

首页 > 媒体中心 > 行业动态 > 亚洲

  • 亚洲
  • ASIA
  • ASIA FILM AND TELEVISION FEDERATION
  • 促进亚洲影视的繁荣与发展

国产小投资影片大有可为 定位准确接地气是关键

【时间】:2013-01-28 【来源】:北京晨报

      自《英雄》开创了商业大片时代,中国电影就一步一步走进了以高成本、大卡司、博高收入的怪圈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一部电影只要是张艺谋陈凯歌等几个被观众认可的导演拍摄的,必定是大投资的电影,演员阵容必定很强大,票房也必定不会差。然而,这两年风向慢慢在转变。陈凯歌执导的《搜索》(免费点播)在去年7月上映,最终票房1.7亿;冯小刚执导的《一九四二》(免费点播)投资超2亿,去年11月底上映,最终票房报收3.7亿,片方亏损1亿左右;陆川《王的盛宴》(免费点播)、刘伟强《血滴子》(免费点播)同样在去年贺岁档遭遇滑铁卢。相反,导演不那么有名,演员阵容也不那么强大的中小成本电影(3千万投资以下)近两年来表现突出,有逐渐上位的趋势。2011年上映的《失恋33天》《孤岛惊魂》(免费点播),2012年3月上映的《桃姐》(免费点播)、“泰囧”,2013年上映的《快乐到家》(付费点播),都是以小博大的典范。

    资深电影发行人高军分析认为,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观众心态的变化。现在的观众对导演的选择度越来越低了,对故事、类型和题材的选择度越来越高了。这正是电影新人出头的好机会。高军说:“以前观众看电影先看导演是谁,不熟悉的根本不去看。而这两年里票房破纪录的影片,基本上都是青年导演的作品,像滕华弢乌尔善徐峥。这从一个侧面说明,至少在电影市场的范畴里,导演改朝换代的趋势正日趋明朗。”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则认为,高成本的电影会制约产业的发展,中小成本影片才是未来的方向,“未来中国电影市场怎么算繁荣?平均投资500万美元(约3千万人民币)影片能拿到2到3亿的票房,这才是我们的发展方向。”
 
由小做起,大有可为

    一部好的中小成本影片,不仅能为制片方带来收益,还能为新导演带来名声以及后续的工作机会。宁浩凭借一部中小成本电影《疯狂的石头》一举成名,现在已经是亿元导演俱乐部成员。乌尔善也是先执导了小成本电影《刀见笑》(免费点播),才有机会执导大投资的《画皮2》,下一步他将与《画皮2》的监制陈国富再度合作拍摄改编自《盗墓笔记》的电影作品。更不用说首次导电影就创下中国影史票房纪录的徐峥了,如果不是他坚持要有好的故事才继续拍片,“《泰囧10》”都会有人乐意投资。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并不缺资金,而是缺好的导演和好的故事。新人刚入行时机会不多也是常态,但只要能通过一些中小成本影片证明自己,机会自然随之而来。另一方面,“泰囧”的成功也会让电影公司更愿意投钱给年轻的电影人拍片。

    “泰囧”的制片人、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就表示,作为立志于在电影市场长期发展的公司,光线一直以来面临的问题都是找不到合适的导演。因此,光线才在2011年启动了新导演扶植计划,而徐峥正是其中之一。接下来,光线将继续这一计划,并打算把一些演员培养成为导演,比如吴秀波黄渤邓超等。“如果不培养新导演,内地电影就没有未来。只有内地成长起来的导演才最了解我们的文化,了解我们的观众。而我们一旦培养成功一个内地导演,连带着整个班底,包括编剧、摄影等主创就都成长起来了,这对整个电影行业都是好事。”

    可以预见,在2013年,各大电影公司会加大对中小成本影片,尤其是中小成本喜剧片的投资力度,这也是电影新人借此证明自己的好机会。机会就在眼前,电影新人应当怎样去做?编剧束焕、影评家吴冠平、评论家张颐武对“泰囧”成功经验的总结可以作为借鉴。
 
不靠灵感靠规律

    知名影评人周黎明把电影的叙事方法分为两种,一种是精英叙事,更看重个人表达,主要依靠创作者的灵感和智慧才完成;另一种是平民叙事,即为观众服务的叙事,主要靠方法和规律来完成,而“泰囧”就是后者。编剧束焕透露,他与徐峥、丁丁在写剧本时首先确定了几个原则:第一,先确定这是一个商业类型喜剧片;第二,找到已经有成熟的可操作方法的类型片模式,那就是公路片;第三,尊重这种类型片的创作方法和规律。“所以,这个剧本不是靠灵感写出来的,它是靠方法、规律以及对情节规律的尊重和对喜剧规律的尊重写出来的。在创作过程中,我们借鉴了好莱坞的方法,用到了故事板和路线图。这时候完全不像是在搞艺术,而是在做数学题。”

    据束焕介绍,在创作剧本时,他们用到了数学上的横轴和纵轴,横轴是故事的时间线,第一分钟到第九十分钟;纵轴是人物关系的高度,随着时间的发展,人物关系的不断起伏。“我们在每一个点上解决三个问题:人物命运、人物关系和喜剧桥段。整个过程变成一个非常细分、技术化的、非常量化的操作,就像在流水线上生产一件产品一样”。
 
不学别人做自己

    吴冠平认为,中国电影的产业发展之前进入了一个误区,总把好莱坞当成假想敌。于是中国电影产业复制好莱坞电影的模式,搞大片、走技术路线、进行文化输出,结果不仅复制不成功,还忽略了自己民族国家电影的发展规律。“比如说跟好莱坞拼技术,谁拼过了?”吴冠平表示,国产中小成本电影可以走一条完全不同于好莱坞的路,不要学别人,坚持做自己,坚持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电影。“亚洲国家中,印度就做得很好,坚持做宝莱坞那一套,不搞技术也不搞文化输出,就注重国内市场。这样一来,反而把自己的品牌做到国际上去了,像《三傻大闹宝莱坞》(免费点播)、近期的《我的神》都是很好的例子”。
 
准确定位接地气

    在张颐武看来,中小成本影片要想做成功,除了要有好的故事和尊重戏剧规律,还要对目标观众群进行精准定位,拍出贴近他们生活经验的片子。“10年前观众主要集中在北上广这些大城市,他们喜欢看到视觉效果强烈的大片。而现在中国电影的这轮大增长,所依赖的是二三线城市的中等收入观众,80后、90后。”张颐武认为,从大片受冷落,到《失恋33天》和“泰囧”的火爆,看起来都是偶然事件,其实背后有着必然联系——那就是观众的观影趣味发生了变化。“观众越来越年轻化,他们越来越需要贴近自己日常生活经验的电影,也就是所谓的接地气。”张颐武说,中小成本电影的创作者应该认识到中国电影观众在换代这个事实,并据此做出调整。相较于商业大片,中小成本电影更应该把精力放在深耕本土市场上。